山峦叠翠,万顷林海,孕育着勃勃生机,也蕴藏着无限商机。在广东宝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华农科”)山茶油生产车间里,现代化的榨油机器轰隆作响,工人忙着操作流水线、打包包装,一派繁忙景象……小小的油茶果实,已经成为引领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也让这里的农民转变成为现代化的新农人。
油茶,2年“长”成势头正盛林产业
“员木,南方油食也。”这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中国人古老的食用油。这里所说的“员木”即山茶油。
【资料图】
山茶油被誉为木本植物油之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位于北纬25度黄金产油带上的广东韶关,有着近75%的森林覆盖率,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十分适宜油茶的种植。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受制于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采摘成本高、市场不稳定,油茶产业很难实现规模化发展。
2021年4月,宝华农科总裁苑立俭带领着团队正式扎根乳源,打造拥有370多万株油茶树近3000公顷的有机油茶种植林地,发展油茶产业,成为一名跨界新农人。
为了尽快熟悉油茶产业,苑立俭和他的团队扎进茂密的山林,在林间地头从零开始学习油茶种植培育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种植、生产等环节深入调研,苑立俭深刻认识到,油茶虽然浑身都是宝,但光靠传统种植很难将产业化做强做大。要想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进而提升产业的附加值。
跳出林业看林业,以科技赋能的方式发展规模化种植,打通产业链,是苑立俭为他的油茶产业规划的发展“蓝图”。
同时,针对消费群体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不断升级,在多家科研机构的指导下,苑立俭和他的团队对生产工艺和研发环节进行新的改造升级,并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对油茶从种植到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把控。除了用来榨油的茶籽,茶花、茶粕、茶皮等都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形式,陆续研发成数十种产品推向市场。
截至当前,作为一种新晋市场品种,山茶油的销量自2020年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大幅攀升中。
数据显示,盒马有机山茶油从2020年上市以来,两年销量增幅达到700%,预计今年能卖近十万桶。同时,已成功带动当地6000多人就业,收入逐年增长。
茶油,摇身成首款“碳中和”林产品
2022年,一份份令全体宝华人欢呼雀跃的喜讯传至。6月,经广州碳排放交易所认定,由宝华农科和盒马联合推出的“盒马有机山茶油”产品实现预先碳中和,成为广东省首个碳中和食品,也是全国首个山茶油碳中和产品。8月,宝华农科25°有机茶籽油产品也获得碳标签认证。
上述成绩的取得,对我市全力推动“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实现,构建“双循环”格局意义深远重大。
何为“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个人或企业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以植树、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那么,小小山茶油是怎么实现碳中和的?
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宝华农科对油茶林基地进行了生态改造,从过往单一作物改为油茶林与碳汇阔叶林混种。虽然单位面积内油茶树数量有所减少,但却带来了鸟类、昆虫,平衡了生态,油茶授粉自然完成,农药使用量下降,总体经济价值反而上升;同时,增加了二氧化碳捕集量,促进实现碳中和,可谓一举两得。
在生产环节上,企业加大了使用清洁能源力度,以光伏独立发电作为基地能源来源,并持续提升已建生产设备利用效率。
多管齐下,有机山茶油最终实现了从原材料的获取到生产和运输全生命周期内达到“净零”排放。
据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信息披露显示,该批盒马有机山茶油(2L装)预估产量约96000桶,生产期间的总碳排放量预计为577.53tCO2e,预估碳汇增量为537.888tCO2e,同时注销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为40tPHCER,两者之和大于生产总碳排放量,实现产品预先碳中和。
像宝华农科这样走出“种茶树也致富”的“靠山吃山”新模式的企业,在我市还有很多。
近年来,韶关立足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资源、区位等优势,积极响应国家“3060”目标要求,依托“以生态兴产业、以产业促生态”的发展思路,走生态与产业双赢的新型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了“特色经济林基地、竹木精深加工、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四个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筑牢了绿色发展根基。
同时,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契机,依托农林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和打造了一批以茶叶、油茶、中药材等绿色惠民产业为主体的优质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全市现有油茶种植面积达27.64万亩,良种油茶繁育基地2个,油茶籽产量1.65万吨、茶油3089吨,涌现了宝华农科、友丰、碧春晖等3个万亩以上油茶基地,奏响了点“绿”成“金”的森林乐章,有力地为全省乃至全国打造林产品品牌提供“韶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