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烟台文旅发布:
毛笔品牌的产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毛笔很早就有了“品牌”的概念,制笔的师傅或者作坊会在笔杆上刻字,作为毛笔的“商标”。比如东汉三国时期的“韦诞笔”、隋唐时期的“鸡距笔”,还有宋朝的“散卓笔”。从唐朝到北宋这段时间,宣州(包括今安徽宣城、马鞍山、铜陵、池州、黄山等地)出产的“宣笔”闻名中外,宣笔成为和宣纸齐名的文房用品。
“韦诞笔”是以制笔者的名字命名的。三国时期曹魏书法家韦诞善于制笔,他制作的笔就被称为“韦诞笔”。韦诞笔,笔心小,接近于中轴,而外面加了三层,这就是护心、笔柱和被。笔心通常是兔毫,其他几层以青羊毛为主,所以又称为“三副二毫笔”。
东晋毛笔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藏
“鸡距笔”是以毛笔笔头的特点来命名的。这种笔的笔头很像鸡爪后距,笔锋粗短刚硬,因而得名“鸡距笔”。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鸡距笔赋》中有“足之健兮有鸡足,毛之劲兮有兔毛,……鸡距笔劲健硬挺,……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用鸡距笔书写的笔体遒劲有力,可有效控制笔锋的使用范围,能写出遒美细致的小行草和精细工整的楷书,所以,唐朝是小楷发展最为活跃的年代,鸡距笔功不可没。
这种笔储墨不多,笔头弹性十足,以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中国唐代毛笔为代表。隋唐时期的毛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越了前代。随着书法艺术的繁荣,毛笔的需求空前增加。唐朝官方抄书量极大,需要大量的毛笔,朝廷各部门都配有专门制笔、修笔的工匠。
日本正仓院所藏唐代毛笔
唐国诠鸡距笔小楷经生体《善见律》
隋唐时期,宣州成为制笔中心,除了鸡距笔,以宣州紫毫笔最负盛名。紫毫笔的笔头是用紫黑色的兔箭毛做成的,是当时宣州地方进呈朝廷的贡品。这种笔的笔锋坚挺耐用,被视为珍宝。在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等人的倡导下,紫毫笔逐渐发展出锋长、柔软的长锋笔,储墨量大,写出的字灵动洒脱,适合写行书、草书等。
无芯笔的诞生
到了宋朝,宣笔的制作工艺更上一层楼。宣州制笔名匠众多,以诸葛氏最为出名。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写诗赞美诸葛氏笔:“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时,用的就是诸葛氏笔,他对这种笔赞不绝口。
此时风靡的“散卓笔”是由宣州制笔名匠诸葛高创制的,他选择一到两种兽毛,笔毫的长度为一寸半(约5厘米),一寸(约3.33厘米)插在笔管中。和有芯笔相比,这种笔的笔锋更长,蓄墨更多,书写更灵活,能写多种字体。前面提到,直到唐代,有芯笔都非常流行,自散卓笔问世,无芯笔就取而代之了。散卓笔的出现与流行,标志着中国制笔工艺出现了突破性发展。我们使用的毛笔,基本上延续了散卓笔的制作工艺。
北宋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局部)
宋朝的毛笔一改之前笔头短硬的传统,笔锋变得软长,书写时运笔自如,能写大字,这让宋代书法家开创了豪迈雄健的书法新风。
宣笔在隋唐、北宋时期名噪一时,现在人们却只知宣纸,不知宣笔,反而是“湖笔”闻名遐迩,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种替代是伴随着战争和人才迁移产生的。宋元交替之际,战乱逼迫宣州大批制笔工匠逃到湖州(今浙江湖州)一带,制笔中心也就从宣州转移到了湖州,使湖州成为我国第二个专业毛笔制作中心。
元朝时,制笔匠人张进使用鼬鼠(黄鼠狼)毛制笔,作为贡品送入宫中,受到皇室喜爱,湖笔从此名声大噪。这种毛笔就是我们熟悉的“狼毫”。注意哦,“狼毫”可不是用狼毛做成的。
传统的湖笔选用山羊毛、野免毛或黄鼠狼毛,经过浸、拔、并、配等7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湖州制作的长锋羊毫尤其著名,此地出产的山羊毛细净、匀称、洁白,是绝佳的制笔材料。
随着湖笔的声名远播,湖笔的制作技术逐渐传遍江浙。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善用湖笔,他还监制过湖笔呢。
明嘉靖年彩漆描金双龙纹管花毫笔
明万历年青花缠枝莲龙纹管羊毫提笔
到了明清时期,毛笔的制作工艺登峰造极,装饰也多有创新。笔头选毫极为精细,笔头的捆扎方法也多种多样。笔管的制作更是讲求实用、美观,除了常见的竹管笔,还有以金、银、瓷、玻璃等材料做笔管的毛笔,再加上复杂的镶嵌、雕刻等工艺,毛笔成为一种华贵雅致的文房瑰宝。
清乾隆黑漆描金紫檀木管貂毫提笔 故宫博物院藏
清青玉管碧玉斗紫毫提笔 故宫博物院藏
一支毛笔,从匠人的手中转到文人的手中,笔与纸的密切接触形成了书法的点顿提按和绘画的勾皴点染,笔墨雅趣润于纸上。早期的毛笔或许大多销陨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但用它们书写、描绘的作品代代相传。毛笔是朴素的,也是伟大的,它既是文明不可忽视的载体,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化符号。
毛笔的“四德”
中国人重视书法,古代文人书法造诣普遍较高,他们非常重视毛笔。因此,制笔工匠在毛笔的选毫、制作等方面用足心思。一支上好的毛笔必须具备“四德”,即尖、圆、齐、健。
“尖”是指笔毫聚拢时,写出的字易出笔锋。
“圆”是指笔头圆润,笔肚周围成圆柱。
“齐”是指笔尖润开压平之后,长短相等,中间没有空隙。
“健”是指笔头有弹力,将笔毫重压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书写时使用自如。
毛笔的分类
毛笔按笔毫种类可分为3种,即硬毫、软毫和兼毫。
硬毫主要用黄鼠狼毛(狼毫)、野兔毛(紫毫)、猪鬃等硬质兽毛制作,弹性大,笔锋容易掌握。
楷书千字文卷 北宋 赵佶 故宫博物院藏
软毫弹性小,主要用山羊毛、青羊毛、西北黄羊毛等羊毛做成,写出的字笔画丰满,但笔锋不容易掌握。羊毫的普遍使用是在清初之后。
兼毫是用两种不同硬度的兽毛做成笔头,如“七紫三羊”是紫毫夹羊毫,“白云”是羊毫夹狼毫。兼毫毛笔弹性在硬毫毛笔和软毫毛笔之间。
一般来说, 写小字宜选择笔毫刚硬些的毛笔,比如紫毫、狼毫或紫狼兼毫等,笔画容易见笔锋;写大字则需要用笔毫软一些的毛笔,比如羊毫或羊紫兼毫,使用这种笔写字,运笔和提顿的力度比较大,字体容易显得浑厚。
毛笔还有大、中、小之分,比大楷笔再大的还有提笔、斗笔, 比小楷笔再小的还有圭笔。
按笔锋分,毛笔有长锋和短锋的区别,长锋毛笔适合书写行书、 草书等书体,短锋毛笔既可用于书写,也可用于绘画。
来源:烟台市牟平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