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大家都知道“隧道”这个词,海底隧道、长江隧道、穿山隧道……这些隧道建立后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而在医学上,其实有一种可以用来治疗消化道疾病的神奇技术——“内镜下隧道技术”。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赵东强教授的一篇“经口内镜下憩室嵴切开术(D-POEM)治疗先天性食管憩室合并气管食管瘘”病例报道及手术视频发表在著名内镜杂志Digestive Endoscopy 2023年第1期上,这是国际上应用先进内镜下隧道微创技术完成食管憩室合并食管气管瘘的首次报道。
患者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省的老年女性,无明显诱因饮水与进流食后呛咳症状20余年,8年前于外院行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憩室合并气管食管瘘,因担心外科手术风险未行治疗,近期症状加重慕名来我院就诊。入院后胃镜显示食管距门齿约30cm处可见一憩室,底部可见瘘口,肺部CT显示食管憩室合并气管食管瘘以及局部的肺部感染。经胸外科、呼吸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及科室集体讨论后,结合其瘘管的解剖结构以与形成机制,决定为患者行经口内镜下憩室嵴切开术(D-POEM)这一高难度的隧道技术手术,通过减少憩室底部液体潴留,改善呛咳症状,消除患者痛苦。手术当日,经气管插管麻醉,在消化内科内镜团队的精诚协作下手术取得成功,内镜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术后困扰患者多年症状消失,6个月复查内镜憩室基本消失,瘘口闭合,达到治愈效果。
内镜下隧道技术是近10年来开展最快的内镜技术之一,2010年首先由日本学者报道,2011年我国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开展此项新技术,主要是应用于贲门失迟缓症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后来拓展开始应用隧道技术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STER)。在姜慧卿教授、冯志杰教授的支持指导下,我院消化内科赵东强教授带领内镜团队于2014年6月在省内率先对内镜下隧道技术开展了技术攻关,经过8年多的不懈的努力与实践,目前已成功完成内镜下隧道手术600多例,其中有很多复杂、少见病例的隧道手术,包括弥漫性食管痉挛、贲门失迟缓症合并胃轻瘫以及食管憩室的内镜治疗。
新技术的应用是医学创新的重要组成。近年来,除内镜下隧道技术外,消化内科内镜团队还在省内率先开展了10余项先进内镜新技术,包括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胰腺囊肿引流术、腹腔神经节阻滞术、胆道穿刺引流术、胃底孤立性静脉曲张弹簧圈置入术,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内镜下内痔套扎术及硬化术、反流性食管炎贲门缩窄术等。随着我院消化内科内镜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必将为各种消化道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高质量治疗提供坚实的保障,把疾病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最小,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文字 | 赵东强、牟宇
图片 |赵东强
排版 |赵文龙
审核 | 牟宇